中联重科
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2年,2000年10月在深交所上市(简称“中联重科”,股票代码000157),是中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领军企业,全国首批创新型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交通工程等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公司注册资本19.71亿元,员工20000多人。2009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产值337亿元,利税超过42.52亿元。中联重科秉承“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理念,内源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重。目前,生产经营基地分布于中国湖南、上海、陕西、广东以及意大利米兰等地,已形成中联科技园、麓谷工业园、泉塘工业园、常德灌溪工业园、望城工业园、益阳沅江工业园、上海工业园、陕西渭南工业园、意大利CIFA工业园等产业园区,总面积近300万平方米。拥有国际一流的超大型钢结构厂房、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拥有覆盖全国、延伸海外的完备销售网络,强大服务体系。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获得德国莱茵TÜV认证,在国内建筑机械行业率先按照欧盟标准推行产品CE认证,并获得俄罗斯GOST认证、韩国安全认证。中联重科继承了国家建设部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的技术优势,建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中国工程机械协会8个专业分会会长及秘书长单位,混凝土机械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先后完成重大科研课题670多项,负责制(修)订国家行业标准300多项,目前是187项有效标准的制、修订归口单位,行业技术覆盖率75%以上。中联重科先后完成了90多项国家“九五”、“十五”、“863”等国家重大装备开发、科技攻关课题和专项,被科技部确定为“十一五”三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承担单位。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投票P成员单位(ParticipatingMember),每年销售收入的50%来自于新产品开发。中联重科自成立以来年均增长速度超过60%,目前生产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3大类别、28个系列,450多个品种的主导产品,是全球产品链最齐备的工程机械企业。其中,2008年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塔式起重机年产量2000台、环卫机械产量3000台,市场占有率均居国内第一。汽车起重机年产5000台以上,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二位。中英文商标——“中联”与“ZOOMLION”均获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多个系列产品获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畅销包含港澳地区的国内市场,并远销海外,深受用户青睐。2009年中联重科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10位;在中国机械工业100强排名第六位。全国工程机械行业利润排名第一位,上海、深圳上市公司综合绩效排名前列;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机械工业50强”;连续多年被评为“最具成长性”企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全国用户满意企业;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现代化管理进步示范企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自主创新能力十强、中国最具影响力品牌、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等奖项和荣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联重科以产品系列分类,形成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城市环卫机械、建筑起重机械、路面施工养护机械、基础施工机械、土方机械、专用车辆、液压元器件、工程机械薄板覆盖件、消防设备、专用车桥等多个专业分、子公司,打造一个国际化工程机械产业集群,朝着年销售收入千亿目标进军!
热点新闻 10年中联56米泵车
金牌产品面面观 中联重科高精高效56米泵车缘何持续火爆
近日,中联重科“智慧砼筑 共建美丽中国”混凝土机械全国巡展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继长沙站传来2亿订单捷报后,西安站也受到了广大客户的欢迎:预计参会300人,实际到场近500人。在如此火爆的展会中,堪称泵送“金牌产品”的高精高效56米泵车接受着大家的“检阅”。 中联重科高精高效56米泵车 中联重科高精高效56米泵车下线于2015年,是中联重科紧密结合市场需求,抽调市场、技术、制造、工艺、质
挺进西藏 中联重科56米泵车在“世界屋脊”上大展雄姿
4月30日上午,高原圣城拉萨迎来了连日来的首个暖阳天,也迎来了惊艳的一批极光绿,中联重科交付滨海雄州运输有限公司3台56米斯堪尼亚底盘泵车的仪式圆满成功,在“世界屋脊”上大展雄姿。 滨海雄州运输有限公司及其联盟单位西藏达孜天叶混凝土有限公司的施工现场 滨海雄州运输有限公司及其联盟单位西藏达孜天叶混凝土有限公司为对口援藏单位,主要以拉萨新城扩建施工为主,是一家集施工建设,施工原材料为一体的综
爆款!中联重科联袂“共和国长子”打造的56米泵车成行业佳话
年销30亿、荣获湖南省科技创新金奖首位,众多光环荣耀加冕。以技术领先、油耗低、稳定扎实,安全可靠、出料快、配件通用性强等一系列优势赢得广大客户芳心,中联重科解放底盘56米泵车的王牌实力有口皆碑。 中联重科解放底盘56米泵车 技术领先,历史沉淀 1956年,第一辆国产汽车“解放”驶下装配线,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经过60多年技术积累与历史沉淀,“解放”底盘在诸多方面已赶超进口底盘,在